微軟(Microsoft)似乎已找到除了Windows作業系統以外的發展領域,在Build 2016開發者大會上端出一系列人工智能(AI)與機器人相關的技術。
據The Verge報導,微軟執行長Satya Nadella在接掌公司時便承認,微軟需要在Windows以外領域找到未來,為此他將公司大幅整頓,并放眼其他能夠成長的業務,最終找到的答案便是人機互動平臺。
早在蘋果(Apple)推出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時,科技業便開始樂于擁抱機器人技術。通訊應用程式(App)目前是智能型手機上最受歡迎的App類型,而科技公司正持續探索能夠更加吸引用戶的新方法。
科技業者認為,借由逐漸提升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人工智能(AI)可望更精確、容易回應使用者需求,并執行來自使用者的指令。
微軟更是如此。即便投入了數十億美元建設移動平臺,卻無法得到相應的效果,以致最后選擇將目光轉向機器人和人工智能,而非繼續全力耕耘Windows Phone。Nadella認為,大眾的目光焦點已開始從App轉向,未來將像從PC過渡到移動平臺一樣。
微軟目前擁有的三大主要部門,首先是Windows作業系統及相關裝置部門,主要是微軟的各式傳統產品,多數發展緩慢;再者是云端與企業服務部門,包含利潤可觀的Azure云端平臺以及各式分析和安全產品;最后則是挑起改善公司營運重任的App與服務部門。
目前微軟旗下和這個目標較為接近的產品應屬數位助理Cortana,Cortana可自行與機器人溝通運作,以執行更高階的指令,不須人類從旁協助。如同亞馬遜(Amazon)云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AWS)搭上移動時代的順風車,微軟希望能夠乘上人工智能的潮流。
假若機器人將成為下一個主要運算平臺,那么這個運算平臺將成為所有部門的武器。以微軟而言,可針對Winsows、Azure或各式各樣的App和裝置開發各式各樣的人工智能應用,為使用者提高效率和提供人性化的服務。
然而,不只微軟注意到了這個趨勢,許多新創公司也正努力角逐這塊領域,如背后由俄羅斯搜尋引擎Yandex和矽谷知名育成創投機構Y Combinator支持的Chatfuel,致力開發人工智能機器人,甚至一度在2015年接到Google的收購邀約。
同樣受到Y Combinator機構資助的Msg.ai,則是和另一間新創公司Assist嘗試利用機器人為企業客戶與消費者建立橋梁。另外企業協作平臺新創公司Slack也成立了資金8,000萬美元的基金會,以加強開發者替Slack開發人工智能的意愿。
Assist創辦人Shane Mac指出,微軟參與機器人領域的角逐是想當然耳之事,畢竟機器人市場空間仍然相當廣泛,預料微軟、Google、亞馬遜等科技巨頭都將投入開發自有人工智能工具,協助其他公司的機器人提升運作效率和品質。
試想,一旦微軟打造出自有人工智能平臺,供機器人業界的所有企業使用,進行建設通訊基礎架構等工作,意即將過往Windows在PC的共生模式搬上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舞臺,未來將無可限量。
而人工智能平臺支援的機器人型號越多,也就能創造越強大的搜尋引擎協助用戶搜尋機器人相關資訊,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無孔不入的環境下,針對機器人、具有主導地位的搜尋引擎的獲利能力將相當可觀。
這樣的愿景若能實現,人工智能平臺將取得過去Windows在PC作業系統的地位。不過截至目前為止,大眾使用者對人工智能的興趣并不如企業對它的熱情。如Facebook數位助理Facebook M使用率并不高,介面也難以引起使用者的興趣。目前甚至大多數使用者從未嘗試過人工智能產品。
事實上,目前尚未出現殺手級人工智能應用,自然難以吸引使用者,但未來仍然可期。此外,Facebook預計開放第三方人工智能應用進入Messenger平臺,Facebook高達8億的使用者都能使用,加上微軟與Facebook的合作關系,相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