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和愛立信宣布雙方將就5G技術開發、早期互操作性測試以及與領先移動運營商針對特定項目進行推進而展開合作,雙方將動用各自的資源共同推進5G技術的發展,計劃在2018年完成5G標準規范的制定。
高通和愛立信合作互利
隨著愛立信在手機市場和芯片市場的敗退,高通失去了4G標準制定權(其主推的UMB因技術缺陷而在4G標準競爭中失敗)導致其在4G標準中的話語權已經遠遠不如3G時代那么強勢,在這樣的情況下雙方已經少有業務沖突。
目前在5G標準之爭中,主要就是中國的TD和愛立信主導的FD的競爭,或許還有Intel的wimax可能會加入進來(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Intel的機會也在快速流失,wimax翻生的機會在減少),在這樣的情況下高通只能選擇歐洲路線或者中國路線,但是很明顯選擇歐洲路線對高通更有利!
高通依然是手機芯片業的霸主,愛立信則是電信設備行業的優勢企業,雙方合作將有利于共同推進5G的產業化,雙方合作就代表著歐美產業鏈的合作,有利于增強雙方在5G標準中的話語權。
其實在LTE-FDD的產業化中,雙方就很好的形成了互補,美國是首先大規模商用LTE-FDD的國家,愛立信、阿爾卡特-朗訊等為美國運營商提供設備,而高通則為它們提供芯片,借助這種方式高通成為LTE標準中最具優勢的芯片企業。隨后日本、中國商用TD-LTE的時候,高通也是提供最完善TD-LTE芯片的企業。由于諸多原因,華為等中國設備商難以進入美國市場,這也體現了美國和歐洲通信企業擁有更多的共同利益。
中國與愛立信和高通存在競爭
中國經過3G和4G的發展,已經掌握了TD核心技術,形成了從設備、芯片到終端的一條龍產業鏈。即是說中國在設備方面與歐洲競爭,當中的華為最為強勢,其已經超越愛立信成為電信設備一哥;在芯片方面則與高通形成競爭關系,華為海思、展訊等是高通的直接競爭對手。
在中國三大運營商中,中國電信設備企業華為和中興占有的市場份額最高,而愛立信等歐美電信設備企業擁有的市場份額相對少的多。在這樣的情況下,高通和愛立信高調宣布合作推動5G是順利成章的事情。
高通和愛立信宣布合作推動5G對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通信企業來說當然不是好事,那將有可能導致華為等設備企業在歐洲的市場受損,而幫助愛立信等歐洲電信設備企業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中國市場是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市場,雖然中國最大的運營商中國移動只運營TD-LTE制式,而另外兩家小的運營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同時運營TD-LTE和LTE-FDD,但是只是后兩家運營商建設的基站數量和用戶數就與歐洲市場或美國市場相當。中國移動擁有的龐大4G用戶數量中大量使用的4G手機其芯片有半數采用的芯片都是高通的。這意味著高通和愛立信在中國市場的利益依然很大,也正是基于其在中國市場的豐厚收益,高通接受了中國的反壟斷處罰,愛立信沒有在中國市場起訴國產手機企業侵犯其專利而在國外起訴。
在4G標準制定中中國和歐洲成功合作排斥了美國,在5G標準制定中早于高通和愛立信合作之前中國和歐洲已經簽訂了合作協議,可見5G標準制定之爭依然是歐洲、美國和中國三大經濟體之爭。
5G標準的競爭背后代表著豐厚利益,是歐美中三大經濟體之間的利益博弈,中國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平衡中國企業和歐美企業的利益,實現共贏,最終實現中國標準的發展,同時也利于國內企業在海外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