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3D打印技術發明以來,材料科技不斷發展,隨著最近5年投資界對于3D打印的追捧使得3D打印技術與材料進入了高速增長期。其中可以適用于骨科手術輔助與植入的材料就包括ABS、PLA、PEEK、PA12、PA 6-6、鈦合金、純鈦、不銹鋼、鎳鈷合金等。使得越來越多的醫療應用能使用到3D打印材料,從導板到假體,從康復器械到牙冠,以及未來的細胞打印技術。隨著國家食藥監局的政策法規對3D打印技術的規范化,以及互聯網+3D打印+定制化醫療的迅速發展,3D打印在醫療行業正在獲得不斷的變革。
國家食藥監局相關法規出臺
2015年8月,愛康醫療3D ACT人工髖關節系統獲得CFDA的上市許可,成為全國首個獲得CFDA上市許可的3D打印骨科內植入物產品。目前這一產品已經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福州第二醫院和吉林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等國內一流骨科醫院進行臨床課題應用。同時,據內部人士透露,目前CFDA已經擬定好了3D打印醫療器械新的審批、管理細則,而在此之前3D打印制作的骨植入物需要先進行臨床試驗的申請,審批通過,開展臨床試驗之后才能再申報生產。這一進步將大大推進3D打印骨科植入物的廣泛應用。
互聯網+ 3D打印+ 定制化醫療概念開始普及
“你不會做發給我就行了”光韻達醫療是一家從事3D打印醫療服務的公司,該公司首席科學家,上海交通大學王成燾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談及了給一個新的“互聯網 + ”模式。“醫生在電腦上下載我們的客戶端,通過互聯網把CT的數據傳輸給我們,我們生成一個三維模型后傳輸回醫生。醫生收到就用3D打印機把手術導板、或者導航用的模型打印出來。”這種新的模式一來可以大大降低醫生花費在模型修改制作上的工作量,另外對于一些還不曾使用過Mimics或其他3D醫療軟件的醫生是一種折中的方案。
由此可知,3D打印正好趕上了一個好時代。未來,在“互聯網+”和傳統醫療產業的催動下,3D打印將會加速普及與發展,為世界帶來“互聯網+醫療+3D打印”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