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業體系下,清潔、高效、環境友好日益成為世界各國追求的主要目標,也推動了人類生產理念的改變。全球各大經濟體只依靠原來四分之一的原材料,就能在天更藍、地更綠、水更凈的環境下,支撐經濟長周期繁榮。
從世界主要國家能源消費結構來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依舊占據主導地位,而這些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資源,使用年限有限。2014年煤炭產量、石油和天然氣剩余探明儲量分別為81.65億噸、2398億噸和187.07萬億立方米,按目前開采強度僅能開采113年、53年和55年。同時,能源資源與能源消費分布不均衡,能源開發越來越向少數國家和地區集中,一些資源匱乏國家能源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能源供應鏈脆弱,安全問題突出。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能源互聯網趨勢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自1980年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人口增加等因素,全球對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以電力消費為例,1980年消費量為7.3萬億千瓦時,而到2013年則增加到22.1萬億千瓦時,增長了3.03倍。
另外,國際能源署(IEA)在2014年11月曾表示,未來20年全球能源需求將大幅增加,但是多數主要的能源生產地區的局勢動亂以及各國在能源政策上的差異,意味著全球范圍內或許不能提供充足的能源供應和滿足氣候變化目標。由此可見,全球能源供需存在缺口,如果加快不開發新能源,全球能源會發生供應危機。
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提出,中國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這一重要論述順應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大潮,明確了中國與世界各國攜手發展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戰略方向,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在能源領域的重要體現,對中國以至整個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早在2014年,習主席提出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能源體制革命等能源領域“四個革命”的重要論斷。中國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從能源輸送、能源調度、能源供給三個方面對能源領域的全面革新,是對全球能源革命提出的創新性構想。它的提出符合我國能源革命的需要,順應當前全球能源網絡發展和技術創新趨勢,有利于全人類共同應對日益嚴峻的資源和環境挑戰。
全球能源互聯網是“能量流、信息流、業務流”的高度融合,是智能化、自動化、網絡化的能源保障體系。那么,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構建,將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和自然生態環境產生哪些影響呢?本就來一起來看看全球能源互聯網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發展全球能源互聯網,將改變公眾生活,提升人類發展水平。全球能源互聯網作為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能源基礎設施,開創一種更具活力的經濟體系,使人類在全新的能源網絡經濟中實現更好發展。
一、生活方面
全球能源互聯網讓人人享受智能生活。未來,人類生產生活各個方面無不打上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印記。在生產領域,信息技術與清潔能源系統的更好結合,使整個能源系統實現智能化,信息技術系統與能源系統聯手,推動難以計數的各種機械、自動化生產線運轉,共同調節建筑、汽車、工廠、電源間的聯動運行。在生活領域,全球能源互聯網給人類帶來了空前便利。從汽車奔馳、火車運行、通信暢通,再到空調、微波爐、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全部實現智能化運行。人們可以網絡遙控打開家中的空調、制作美味的晚餐;可以自動控制洗衣機等各種用能設備,最大限度方便用戶,節省用能成本;可以自動開啟家庭儲能設備、分布式電源、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等,成為億萬電力供應商的一員。普通家庭都能夠通過全球能源互聯網平臺實現用戶能源管理、移動終端購電、水電氣多表集抄、綜合信息服務、遠程家電控制等,全面提高生活智能化水平。
全球能源互聯網讓個性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在能源利用上,通過全球能源互聯網,人人既是用能者,又是生產者。人們甚至可以自由選擇使用北極風能還是赤道地區的太陽能,可以選擇不同時段不同價格的用電套餐。未來,人類的能源需求、商品需求、工作需求等由規模化向多元化轉變。依托全球能源互聯網,成千上萬個工作崗位可以從工廠和辦公室轉移到家中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解決交通擁堵和工業社會中的諸多問題。
全球能源互聯網讓人們全面自主健康發展。全球能源互聯網引發的新科技革命及其成果的應用,將推動生產力加快發展,全方位促進人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社會關系的改變。未來,社會生產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枯燥、重復的工作基本由機器和智能網絡完成,廣大勞動者有更多時間與精力從事自己喜愛的創造性勞動,從而為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創造客觀條件、奠定物質基礎、提供時間保證,人生道路的選擇更為開闊。
二、社會發展
全球能源互聯網讓社會生產方式更協同。全球能源互聯網具有交互和協同性,與數字化和智能化制造業高度融合,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推動“分布式”生產的興起。未來企業間的互聯構成更大、更高層次的智能生產網絡,制造業的制造模式發生深刻變革,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方式可實現最優的能源效率。
全球能源互聯網讓社會組織形式更高效。全球能源互聯網讓社會分工合作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更廣泛實施。新科學、新技術、新理念過渡到新產品、新服務、新應用之間的時間跨度縮短,轉換成本降低。對于個人而言,人類的生活方式呈現出網絡虛擬集中、地理現實分散的鮮明特征,人類將身處更為寬松的工作環境、更具效率的社會組織中。
全球能源互聯網讓社會運轉體系更智慧。2050年,智能電網與物聯網、互聯網等深度融合,能源供應、工業監測、信息通信、家政醫療、物流交通、遠程教育、電子商務等各方面的服務更加豐富,實現全社會資源共享、多行業協同服務,拓展出廣闊的應用領域。在城市管理領域,生活在城市的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享受便利。依靠無處不在的電網和通信系統,氣象監測、城市用能等信息,城市管理者都可以進行實時分析、處理和決策。在醫療服務領域,人體傳感器與網絡醫生保持實時聯系,甚至可遠程控制機械手術刀來完成應急手術。在個人生活領域,智能眼鏡、手表等可穿戴設備功能強大,人們可用語言、動作甚至意念來調動程序,實現新聞瀏覽、車輛啟動等任務。在商業經營領域,營銷系統、物流系統高度融合,無人化的交通工具實現便捷送貨。
三、生態環境
全球能源互聯網大幅提升了全球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各類溫室氣體和污染物排放顯著下降,生態環境問題得以解決,處處是青山、綠水、藍天,人類步入享受生態文明成果的新常態。
全球能源互聯網讓氣候變化得以控制。全球能源互聯網根本解決了全球氣候難題。從現在起到2050年,依托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僅為1990年的一半,大氣溫升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糧食生產、水資源、生態、城鎮化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受到的威脅大幅減少。干旱、洪水、氣旋和風暴、熱浪或寒潮等極端氣候事件減少。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從2030年起,因溫室氣體排放減少,每年可挽救數百萬人的生命。
全球能源互聯網讓生態環境得到恢復。全球能源互聯網使困擾人類的諸多能源生態問題迎刃而解。傳統化石能源的生產、傳輸和消費規模都會縮減,廣大消費者不必再為化石能源所產生的污染治理成本埋單,人的生活質量提高,平均壽命延長,從源頭上降低環境污染對公眾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
全球能源互聯網讓資源消耗大幅減少。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化石能源采掘業轉變成清潔能源制造業,能源生產不存在資源枯竭和品質下降、價格升高問題,這是新一輪可再生能源生產革命不同于前兩次工業革命的又一突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