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9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而制造技術的智能化改造將是這一戰略實現的重要前提條件。
如今,智能制造正在世界范圍內興起,它是制造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的必然,是自動化和集成技術向縱深發展的結果。智能制造無疑為相關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核心是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創新。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工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成為全球制造第一大國,世界500種產品當中,中國220種產品的產量世界第一,鋼鐵、煤碳占世界產量的一半,水泥占到世界產量的60%,化纖、造船、汽車、家電等等全球產量第一。再加上我國的載人航天、探月、深潛都位居世界前列。這些是非??上驳?,但我們仍然要看到中國工業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我們的關鍵設備、核心和關鍵技術依賴進口,缺乏自主品牌,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其次,我們在高端制造業上和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很大,如何實現新的突破,智能制造必不可少。
智能制造的核心是信息技術和制造業的融合創新,重點包括智能儀器儀表與控制系統、關鍵零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專用裝備等。它能實現各種制造過程自動化、智能化、精益化、綠色化,帶動裝備制造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
在實現智能制造的過程中,企業是創新的主體,通過信息技術與各產業領域的融合創新,推動以智能制造為代表的技術變革,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選取重點領域集中突破
目前國家為了推進智能制造,各級政府密集出臺了很多扶植政策,在這一過程中要實現傳統制造業的智能化改造要突出重點,選取重點領域集中突破,避免一哄而上。
首先是智能制造的基礎性技術,包含新型傳感原理和工藝、高精度運動控制、高可靠智能控制、工業通信網絡安全、健康維護診斷等。其次是智能測控裝置,包含機器人系統、感知系統、智能儀表等。最后是基礎工業軟件開發。
為了推進智能制造發展,可以綜合以上的智能制造相關技術,針對不同行業建立起一系列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為后續企業引入智能制造建立起標桿體系,通過示范效應引領其他企業進入。
在推進智能制造過程中,不但要重視共性需求,也要注意個性化需求,不同的制造業需求重點不同,智能化改造方向也都有所不同。比如工業機器人,由于每家企業生產產品參數不同,對于工業機器人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尤其是當形成自動化生產體系時,這種差異化還會被進一步放大,這就需要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不僅要有基礎的軟硬件開發能力,還需要有定制化開發能力。
當然,智能制造的引入在提升企業運營效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的挑戰。比如數字化技術的大量進入,就讓企業的信息安全的風險提升,主要包括黑客攻擊、病毒、數據操縱、蠕蟲和特洛伊木馬等技術。為了防范信息安全風險,還要在智能制造引入初期就引入防范這類風險的軟硬系統,要和整個智能制造體系緊密結合,防止產生信息安全漏洞。
為了共商智能制造在中國的發展路徑和具體解決方案,歡迎大家參與2015中國智能制造技術與產業發展高峰論壇。
主要議題
? 中國智能制造政策解讀
?中國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介紹
?智能自動化控制技術的發展趨勢
?先進傳感器技術
? 智能控制軟件解決方案
?先進機器人技術
? 工業物聯網
? 工業云與大數據
? 智能工業信息安全技術
? 智能工廠
? 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展示
時間:2015年11月12日
地點:上海卓美亞喜馬拉雅大酒店 歡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