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化學家研發出了一種新方法,使用硅碲化物制備出擁有多層結構的二維半導體納米材料,這些材料擁有不同的形狀和排列方向,可在多個領域大顯身手。布朗大學的科學家使用硅碲化物制造出了納米帶和納米板。硅碲化物是一種純凈的P型半導體(攜帶正電荷),廣泛出現在很多電子和光學設備中,它們的層級結構能吸收鋰和鎂,這意味著可用來制造電池的電極。
該研究的領導者、布朗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克里斯蒂·克斯基表示,硅基化合物是現代電學處理過程的基石,硅碲化物是其中一員,我們發明的全新方法可用來制造擁有多層結構的二維納米材料。克斯基團隊通過氣相沉積方法在一個管式爐中合成出了這些新材料。當硅和碲化物在管子中被加熱時,會蒸發并反應,制造出一種前體化合物,這種前體化合物接著被氬氣沉積在基座上,隨后,硅碲化物就從該前體化合物中生長出來。通過改變熔爐的溫度并對基座進行不同的處理,研究人員最終制造出了納米帶和納米板,納米帶的寬度約為50到1000納米,長度為10微米。而且,不同材料擁有不同的結構,其晶格也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因此擁有不同的屬性和用途。
研究人員也證明,可以使用不同的基座,將不同材料摻雜(在摻雜過程中,細小的雜質被引入材料內,從而改變材料的電學屬性)進入這些納米材料內。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實驗證實,當硅碲化物在藍寶石基座上生長時,可向其中摻雜鋁,這一過程可以將材料從P型半導體變成N型半導體(攜帶負電荷)。研究人員還指出,新方法得到的材料不僅穩定,而且容易被改進。他們計劃對得到的納米材料的電學和光學屬性進行測試。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