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相關文章 臺積電布局新存儲技術 近年來,在人工智能(AI)、5G等推動下,以MRAM(磁阻式隨機存取存儲器)、鐵電隨機存取存儲器 (FRAM)、相變隨機存取存儲器(PRAM),以及可變電阻式隨機存取存儲器(RRAM)為代表的新興存儲技術逐漸成為市場熱點。這些新技術吸引各大晶圓廠不斷投入,最具代表性的廠商包括臺積電、英特爾、三星和格芯(Globalfoundries)。 發表于:8/13/2020 半導體廠商從消費電子轉到汽車電子領域要作何改變 自駕車成為繼手機產業后,下一個群雄競逐焦點,而臺灣半導體廠商如聯發科、聯詠、瑞昱、盛群等廠商皆加足馬力,盼期能在新興領域闖出一片新天地。不過,汽車產業與消費性電子產業相比,最大的差別在于對安全的重視與要求程度,相關業者若想在車用芯片市場上分到一杯羹,產品設計思維跟方法要跟著翻轉。 發表于:8/13/2020 車載雷達,誰才是當之無愧的“汽車之眼” 要說如今的汽車圈最火熱的話題是什么?自動駕駛站出來稱第二,還真不見得有誰敢信誓旦旦自稱第一。 發表于:8/13/2020 LED顯示屏對智慧燈桿的影響 得益于“新基建”項目的高速發展,相關的5G綜合桿、智慧路燈成為了熱門焦點,也帶火了LED燈桿屏,更是吸引了各行各業的廣泛關注,一時之間,智慧燈桿產業風頭無兩。 發表于:8/13/2020 Littelfuse新推尺寸最小的PPTC保護便攜設備,可避免因過電流、過熱條件而損壞 中國,北京,2020年8月12日訊 - - 全球領先的電路保護、功率控制和傳感技術制造商Littelfuse, Inc. (NASDAQ: LFUS)今日宣布推出新的PPTC產品系列,該產品系列旨在讓當今最常用的消費電子產品的下一代產品變得更小巧、更可靠。 PolySwitch® zeptoSMDC系列在鋰離子電池組IC和電量計的信號線上提供強大的過電流和過電壓保護。 該系列PPTC針對高壓(13 VDC)應用。 該系列具有較小的0201表面貼裝尺寸,是尺寸越來越小的移動和可穿戴產品設計的理想選擇。 發表于:8/12/2020 瑞薩電子宣布與貝特萊及中印云端達成戰略合作 共同拓展指紋識別應用市場 2020 年 8 月 12 日,中國深圳訊 – 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瑞薩電子集團(TSE:6723)于今日宣布,與專注于指紋識別芯片的深圳貝特萊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貝特萊)及指紋模組方案集成商中印云端(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中印云端)簽署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協議,共同為中國及全球智能鎖、筆記本電腦、智能辦公及工業等各類身份認證應用帶來一流的指紋識別解決方案。 發表于:8/12/2020 大變局之下 中國集成電路行業的機遇、挑戰與趨勢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的發展與落地,芯片的重要性、普及性進一步提升,技術水平也不斷增強,同時市場規模出現了大幅度增長,這對全球集成電路行業的發展帶來了顯著影響。在積極因素刺激下,集成電路行業有望迎來持續、高速成長,并與諸多新興科技產業形成良好的生態體系。 發表于:8/12/2020 東芝Visconti 4圖像識別處理器被中國領先的制造商選中用于ADAS解決方案 中國上海,2020年8月11日--東芝電子元件及存儲裝置株式會社(“東芝”)今日宣布,中國領先的汽車制動系統制造商之一浙江亞太機電股份有限公司(APG)將在其新一代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中采用Visconti4圖像識別處理器。這是Visconti系列處理器首次面向日本以外的公司進行量產。 發表于:8/12/2020 華為加入激光雷達戰局,汽車芯片布局初具規模 8月11日,在第十二屆汽車藍皮書論壇上,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透露,華為目前正在研發激光雷達技術。 作為自動駕駛汽車的“眼睛”,激光雷達是最重要的傳感器之一,對于保證自動駕駛汽車行車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谷歌、百度、奧迪、福特、寶馬等企業都在逐漸使用激光雷達的感知解決方案,已經成為了無人駕駛技術中最基本的配置。 發表于:8/12/2020 解放軍高機動米波雷達登場,打破俄軍壟斷 近日,南部戰區空軍發布題為《夏練三伏,到位即戰!他們時刻準備著!》的訓練報道。報道介紹了南部戰區空軍雷達某旅某機動分隊夏練三伏,奔襲數百公里編織起電磁之網。 從報道的圖片細節可以看出,我軍似乎也已經裝備高機動米波雷達。如果確實是,則算打破了俄羅斯在該領域的壟斷。今天,就來說說高機動米波雷達。 發表于:8/11/2020 城市大腦2.0 2020 年 8 月 7 日,第五屆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 2020)于深圳正式拉開帷幕。 CCF-GAIR 2020 峰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雷鋒網聯合承辦,鵬城實驗室、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協辦。 發表于:8/11/2020 重磅!國家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出爐,五部門聯手,利好所有AI企業 8月4日,為加強人工智能領域標準化頂層設計,推動人工智能產業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促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五部門印發了《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發表于:8/11/2020 重磅!華為有10000人在研發激光雷達 今天上午,第十二屆汽車藍皮書論壇在武漢開幕。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總裁王軍在 “擁抱未來真變革打造新汽車”主題討論中表示,汽車行業沒有傳統企業和新勢力,不管是燃油車還是電動車,都要走向智能化。 發表于:8/11/2020 美媒:美國在AI競爭中做錯了什么? 人工智能的發展曾經是一個主要的技術問題,僅限于學術界和私營部門的實驗室。今天,它是地緣政治競爭的舞臺。美國和中國每年都在發展自己的AI產業,增加未來武器系統的自主性和力量以及推動可能性前沿方面投入數十億美元。兩國之間對AI軍備競賽的恐懼比比皆是-盡管這種言論經常超過技術現實,但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意味著兩國都越來越將AI視為零和游戲。 發表于:8/10/2020 人臉識別爆發式增長,我們正加速步入“視覺物聯網時代” 算力、算法、數據量的突破帶來了人臉識別應用的快速增長。從全球數據看,人臉識別近五年來以17%-18%的速度走出實驗室飛入“百姓家”。其中,增速最快的中國更是擔負起全球人臉識別應用的橋頭堡,在政策、資本、人才紅利的支持下,在各個領域遍地開花。 發表于:8/8/2020 ?…275276277278279280281282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