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最新文章 電磁驅動:天方夜譚還是重大突破 EM引擎是英文“Electromagnetic Drive”的簡稱,指的是一種全新的驅動方式——電磁驅動。 發表于:12/19/2016 脈沖星導航:中國科學家要重構時空基準 GPS導航家喻戶曉,北斗導航也日益完善,可是你聽說過脈沖星導航嗎?沒錯,就是離我們千萬光年之遙的脈沖星!加以科學利用就可以給人造地球衛星和宇宙飛船提供導航。 發表于:12/19/2016 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云四號今天發射成功 風云四號01星代表著當今氣象衛星最先進水平,是我國航天科技自主創新的新成就,其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實現了升級換代。 發表于:12/19/2016 一種用于銣原子鐘的低相位噪聲壓控振蕩器 基于相干布局囚禁(CPT)現象研制的原子鐘與傳統原子鐘相比,能夠提供更高的時間精度,且有利于原子鐘向微型化、低功耗方向發展。在不同種類的CPT原子鐘中,銣原子鐘應用最為廣泛,而其性能的優劣很大一部分取決于自身內部的用于提供微波信號源的壓控振蕩器(VCO)?;诖?,利用高品質因數的同軸諧振器和Clapp振蕩電路,首先根據負阻分析法使電路快速起振,并結合虛擬地技術對電路參數進行優化,完成了一個小體積、低相位噪聲的3.035 GHz壓控振蕩器的設計。其相位噪聲為-60.49 dBc/Hz@300 Hz、-73.08 dBc/Hz@1 kHz和-97.48 dBc/Hz@10 kHz,壓控調節靈敏度為12 MHz/V,輸出信號的功率為-1.13 dBm,滿足銣原子鐘的應用需求。 發表于:12/16/2016 航天器用應變片篩選測試方法優化 航天器用應變片是某系列衛星上用于星箭解鎖裝置的重要力學測量元件。依據星箭解鎖分離包帶應變片粘貼工藝規范,總裝檢驗人員需要在粘貼前對應變片進行檢查和篩選。鑒于原有篩選測試方法的缺陷,對應變片篩選測試設備進行設計研制。經過對研制設備裝調、校準、測試、比對的研究,以及對其進行各通道線路附加電阻、各通道電阻測量一致性兩項測試,消除了應變片受壓狀態不確定因素及手持接線夾連接引線測試狀態不穩定的問題,最終在測試可靠性、測試效率、對應變片的保護等方面均優于原有篩選測試方法。 發表于:12/14/2016 納米線晶體管能自我修復 有助研制單芯片飛船 據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光譜》雜志網站11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AIST)合作,研制出了一款能自我修復的晶體管。研究人員表示,最新自我修復技術有助于研制單芯片飛船,其能以五分之一光速飛行,在20年內抵達距太陽系最近的恒星“比鄰星”。 發表于:12/14/2016 基于STM32的隔離集成式多路電壓監測設計 隨著航天遙感器的工作狀態監測要求越來越高,對系統的多電壓監測日益重要。設計了一種隔離集成式監測系統,考慮到航天遙感器對體積重量的要求,對硬件進行了小型化設計。詳細介紹了其系統組成、主要功能、硬件設計、固件設計與上位機設計。經過測試,證明該設計能夠實現多路不同電壓條件下的狀態隔離,為今后航天遙感器工作狀態監測提供了一種可行的集成小型化方案選擇。 發表于:12/13/2016 “離子束加工”引領微納制造產業下一波突破 在一張頭發薄厚、米粒大小的透明塑料薄膜上雕刻出復雜的電路,對“離子束加工”是小菜一碟。北京埃德萬斯公司,一家不到百人的小公司,不聲不響地持有這一前景無限、體現國家頂級加工能力的利器。 發表于:12/13/2016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攜手霍金打造微型星際飛船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與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攜手,將共同打造能以五分之一光速飛行的納米飛行器。 發表于:12/13/2016 基于模糊邏輯的室內導航步長估計方法研究 目前,基于微機械系統(MEMS)的行人航跡推算(PDR)室內導航定位系統都會面臨步長估計的問題,因此提出了一種基于模糊邏輯的非線性步長估計方法。首先采用非線性步長估計方法模型,然后以步頻、身高、體重作為邏輯系統輸入變量設計模糊邏輯控制器,得到可變的步長估計系數,從而實現對步長動態估算。通過對30 m以內多次室內行走的實驗結果分析表明,基于模糊邏輯的步長估計方法平均步長準確率可達到92%,與傳統的步長估計算法相比提高約9%,有效提高了步長估計精度。 發表于:12/12/2016 航天事業屢傳好消息 中國宇航級CPU和美國有多大差距 今年以來,中國航天事業屢屢傳出好消息,先是在今年4月將我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送上預定軌道,又在今年8月發射了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不久前,神舟11號與天宮二號完成了對接和分離。在11月1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在珠海航展現場召開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我國首個北斗全球“厘米級”定位系統——“夔龍系統”建設工作全面啟動,夔龍系統通過計算從全球多達300個以上的多系統衛星導航參考站所獲取的觀測數據,將衛星導航終端定位精度提高到“厘米級”。 發表于:12/8/2016 高速GJB289A總線系統測試方法研究 隨著航空電子技術的發展,原有的1 Mb/s總線傳輸速率已無法滿足機載總線數據傳輸要求,高速GJB289A數據總線技術應運而生。為了保證高速GJB289A總線功能、性能的正確性,總線協議的符合性以及系統通信的可靠性,研究高速GJB289A總線系統的測試方法非常必要。主要從高速GJB289A總線系統電氣特性、總線協議符合性、系統通信三方面實現對高速GJB289A總線系統測試方法的研究,介紹高速GJB289A總線系統測試平臺搭建與測試方法,為后續高速GJB289A總線系統的設計、開發及研制奠定基礎。 發表于:12/6/2016 火星微量氣體任務衛星傳回首批火星照片 明年正式展開研究 據國外媒體報道,由歐洲和俄羅斯共同研發的火星微量氣體任務衛星日前傳回了它拍攝的首批火星照片。該衛星于10月19日抵達制定地點,目前正在一條橢圓形的停泊軌道上運行。明年它將會轉移到最終的圓形軌道上,然后正式展開科學研究。 發表于:12/6/2016 NASA即將測試深空著陸激光雷達 NASA即將在加州莫哈韋沙漠試驗激光制導導航傳感器“導航多普勒激光雷達”(NDL)。該技術將幫助未來深空巡視器安全、精確地著陸在地外天體表面。 發表于:12/5/2016 中國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實現重大技術創新 剛剛發射的這顆衛星是我國首顆用于全球組網的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我國新一代導航衛星都有哪些技術創新? 3月31日,相關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在技術上實現了重大突破,可以概括為“三新”。 發表于:12/5/2016 ?…238239240241242243244245246247…?